角瓶故事: 一代日威傳奇誕生

角瓶故事: 一代日威傳奇誕生

最近有個同學 (Vicky) 問,日本邊度可以買到無年份既基本版日本威士忌 ? 我唔識答。日本年份威士忌已經下架多年眾所周知。箇中原因係畀啲遊客胡亂搶購,當手信咁掃貨遺憾包括我在內導致供不應求原酒庫存大跌,酒廠唯有下此一著。 就連基本版亦係各大日本超市酒舖全部消失。

我記得多年前係名古屋買咗支 余市 12年大概六千幾日圓返香港送咗畀個酒友點知唔夠一星期日威就宣布下架。價錢其後當然三級跳了我的確有啲後悔哈哈......

最近睇過有啲 YouTuber 介紹話基本版日威可以係當地超市酒舖搵到但我自己行過好多間連影都無隻。最近係網上 check 過香港有啲酒舖都有但以現時低迷既日元匯率計算相對昂貴價錢仲高過啲蘇格蘭既 core profiles而且只有 standard size無 half bottle200ml 版本唔夠 flexible。

我問 Vicky 點解對日威有興趣。佢話上堂只係飲蘇格蘭威士忌,平時聽得多日本威士忌有幾威,但有年份太貴,所以想試試 NAS (No Age Statement,即係無年份既產品)。

既然 NAS 唔易搵,我索性叫 Vicky 試試 Suntory 三得利支經典 – “角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瓶”  就是響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untory 當然唔會陌生,入到超市,就見到好多佢既產品,尤其啤酒。而最令人震撼,當然係佢支 -- “響”,自千禧後,好多年份都獲獎無數,將日威推向國際舞台既巔峰。其它 產品仲有耳熟能詳既 – “山崎” 同 ”白州”,一樣橫掃各大獎項。講起山崎,山崎蒸餾所係個唔錯既景點,非常方便,係京都隔離,可以平價試到啖 ”響 30”。

“山崎”, “白州”,哩兩支威士忌,依照蘇格蘭 regulations 分類,屬於單一麥芽威士忌 Single Malt Whisky,原材料係發芽大麥. 三得利仲有一個品牌較少人識,叫 ”知多”,屬於單一穀物威士忌 Single Grain Whisky,原材料除咗大麥,亦可以混合其它穀物,而知多選用美國同加拿大既粟米。至於”響”,屬於所謂調和威士忌 Blended Whisky,原酒混合 Single Malt 同 Single Grain Whisky,順理成章,“響”既原酒就係取材自 ”山崎”,“白州” 同 ”知多”。

點解介紹 Vicky 飲 ”角瓶”,原因係 ”角瓶” 所採用既原酒同 ”響” 一樣,同樣係調和式威士忌,飲 ”角瓶” ,理論上就等於飲咗 ”山崎”,“白州”,同 ”知多” 既 NAS,而且配方同 ”響” 相似,諗諗吓,即係飲咗平價版既 ”響”,哈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傳 – 經典的孕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唔係好多酒廠有傳奇酒,因為好多酒廠本身就唔係傳奇。成為傳奇酒,當然有歷史因素,背後使命。如果一支酒能夠係歷史洪流,創做兩次奇跡,咁又應該點形容好呢?

三得利創辦人鳥井信治郎,係1920 年代開始計劃生產日本本土威士忌既夢想。 1923年,選址京都附近既山崎,創建日本第一座蒸餾所。鳥井雖然釀葡萄酒好叻,1907年已經自行釀做第一支 Port,叫赤玉,但講到威士忌,佢並唔係專長。當時全日本無一個人真正識釀威士忌,除咗一個人 -- 竹鶴政孝,日本威士忌之父。竹鶴夢想一樣,為咗釀造本土威士忌,親身負芨去到威士忌之鄉蘇格蘭,拍門學藝。係同行引薦下,鳥井搵到竹鶴,兩大巨頭合作,一齊研發。

成功背後,就係磨難。1929年,第一支日本威士忌終於誕生,叫 ”白札”,廣告 slogan 寫著 – “不需要外國貨了 ! ” 原本諗住平地一聲雷,但結果係不受歡迎。箇中原因,竹鶴承傳外國技術,原本理念係打做一支蘇格蘭風格既威士忌,有木桶,煙燻,甚至泥煤炭味,但係對於日本人嚟講,佢地從來無哩類味覺經驗,而且鍾意偏向甘口,失敗可以理解。

做威士忌成本唔輕,加上要長時間熟成,現金流轉得好慢。 “白札” 雖然失敗,但三得利並無放棄,繼續研發。執著往往係成功充份條件,但並非必然,鳥井要將整間公司命運押注,哩種性格,可能係關西人獨有特質,或者係甚至係歷史人物既特質。1931年,三得利連買材料既錢都欠奉,所以酒廠入面,並無1931年哩個批次。 其後,更加要將賺錢既業務出售,補貼釀造威士忌既開支,包括 Sumoka 牙膏事業,同埋橫濱啤酒廠,更重要係關鍵人物竹鶴離開三得利,自立門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麼就是成功,失敗是沒有餘地的 -- 經典降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過近 10 年反覆嘗試,終於係1937,新品終於再面世,哩支就係 ”角瓶”。迎合日本人口味,無 heavy 泥煤煙燻味,反而突出花果甜香。推出市場後,大受好評,結果三得利獲得空前既成功,轉虧為盈,將事業推向另一個高峰。

“角瓶” 原版並唔係叫 ”角瓶”,而係叫 Suntory 威士忌 12 年。因為長方型,四四方方,所以業界叫 ”角瓶”。大概 1950 年以後,順應民意,樽頸位置開始貼上 Kakubin,“角瓶” 正式命名。樽身有好多坑紋,據三得利自己描述,似龜甲花紋,外觀靈感嚟自高檔次既清酒酒杯 -- 切子,喻意龜齡萬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是你麼? 角瓶 -- 傳奇再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瓶面世後,三得利陸陸續續推出單一麥芽威士忌。例如 1984 年首推 ”山崎 12 年”,1994年 ”白州 12 年”。千禧後各款日本單一麥芽威士忌係國際舞台屢獲大獎,加上市場 傾向覺得單一麥芽先係好野,“角瓶” 漸漸被人忽視,睇少,甚至遺忘。

十幾廿年前日威未成什麼氣候,加上上世紀 90 年代經濟泡沫爆破,經濟下滑,長年未見起色,當然涉及本土餐飲業,甚至威士忌市場。最佳例子,就係現今業界 one of the most sought after 既工藝酒廠威士忌 – “輕井澤”,敵唔過時代洪流而要關廠。巨頭三得利亦一樣,感受到巨大壓力。苦無對策下,2008年,三得利嘗試推推威士忌兌蘇打水作為行銷策略。仔細啲講,係用 ”角瓶” 威士忌加蘇打水,所以亦叫角瓶 Highball。Highball 並唔係啲咩新玩意,早就存在,所以基本上唔存在什麼期望。唔知 ”角瓶” 係咪三得利既吉祥物,哩種簡單玩意,居然係一眾居酒屋,餐廳大受好評,引起一股 Highball 熱潮,慢慢更加普及全國,一般市民大眾,除咗出街飲,亦會係屋企自製 Highball。

“角瓶” 充當今次主角,將日威產業一洗頽氣,將三得利業務重拾正軌。往後三得利更推出一啲新品,現成既角瓶 Highball。傳奇唔多,一次已經不得了,隔咗超過半個世紀,再 一次成為傳奇。屈指一算,可能只有佢 – “角瓶” Kakubin。原來一直都係大眾身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製角瓶 Highba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前有同學問過我,夏天飲咩酒好 ? 夏天當然飲又凍又 fresh 既野。Options 當然有好多,我曾經推介過俾同學,什麼 Prosecco cocktail,White Zinfandel Fruit Punch,今日講到 ”角瓶”,所以就推介 Highball。

有 Highball 杯最好,其實直身杯就 OK。先將冰放入杯,冰鎮隻杯一陣。然後將融咗既水份倒出,以免一開始就 dilute 威士忌啲味道。將 1個 shot,即 30ml 威士忌倒入杯,然後加入 sparkling water。但要謹記兩點,一避免直接撞落冰塊,二要慢,減少氣泡過快散失。用棒輕攪便可。鍾意既話,可加入檸檬汁,但不要太多,以免嗆味,或放入檸檬片,甚至薄荷葉,増加清爽感,悉隨專便。

另一類做法,叫無冰 Highball,或者正統啲,叫神戶式 Highball,顧名思義,哩種飲法係神戶一帶流行。杯先雪凍,威士忌亦要雪凍,倒入杯中,再加凍 sparkling water,就係咁簡單。神戶式好處係唔會 dilute,一入口就透心涼,但同以上傳統方法相比,欠缺咗啲啲變化。

其實 Highball 唔需要指定威士忌品種,理論上,任何威士忌都得。有錢既,癲到搵支 ”響 30” 調整亦可以 ! 但普遍都係揀啲 Blended Whisky,調和式威士忌去做,因為價錢比 Single Malt 平。始終,Highball 都係 for easy drinking。

角瓶雖然係正宗,但根據日本威士忌網紅 Crossroad Lab 問卷調查,最高票數,用嚟做 Highball 既威士忌係日果既 Nikka from the Barrel,第二位,居然係生蠔之寶 Talisker10,角瓶只係排第 9,哈哈......

“角瓶” 會唔會創造第三次傳奇,唔知。但日本威士忌發展史,非常多故事,有機會再另文講吓。